bob平台官网入口支持

王一鸣、刘元春、陈彦斌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财政、货币以及其他政策都有比较大的回旋余地

时间: 2024-12-19 18:42:47 |   作者: bob平台官网入口支持

      经济工作是党的中心工作。今年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沉着应对,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扎实推进。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发展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强调我们国家的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要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抓住重点、主动作为,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目标任务。为全方面了解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科学把握宏观经济政策,本刊今日特邀请几位知名学者进行解读和分析。

      记者:科学研判经济发展形势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前提,根据今年前三个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我国今年经济发展表现出怎样的态势?对全年经济稳步的增长情况能够做出什么样的判断?

      王一鸣: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们国家的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前三季度的经济稳步的增长、就业、国际收支等宏观指标保持稳定,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具体来看,生产供给持续增长,国内需求稳步恢复,经济稳步的增长总体平稳。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其中第三季度增长4.6%,总体保持稳定。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前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国际收支保持稳定。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规模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其中出口增长6.1%。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外汇存底超过3.3万亿美元,时隔9年再度升至3.3万亿美元以上。

      陈彦斌:尤其应看到,在保持较高经济提高速度的同时,高水平发展的成效也不断显现,突出表现在几个维度:一是资本积累的质量显著提升。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0%,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出6.6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以及专业方面技术服务业的投资增速均超过30%。二是人力资本存量持续不断的增加,人才发展红利加快释放,对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形成较好的支撑作用。截至2023年末,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0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更是达到了14年,分别比2020年提高了0.25年和0.2年。三是宏观经济结构一直在优化。居民部门消费率提升使得总需求结构显著改善,全要素生产率和人力资本对经济稳步的增长贡献率的提升使得总供给结构显著改善,产业体系等重要经济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四是宏观政策效率稳步提升,政策传导效率持续改善。基于上述这几点分析,展望全年,我对实现“5%左右”的增长目标充满信心。

      记者:中国经济具有市场广阔、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为经济持续向好打下了良好基础,请介绍一下具体有哪些有利因素?

      刘元春:我们国家的经济持续向好信心来自几个维度,第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将有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第二,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有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完备的产业体系以及日益完备的基础设施网络,居民衣食住行和精神文化需求潜力巨大,产业新领域新赛道、短板领域、薄弱环节的投资还有很大空间。这个有利条件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是不会改变的。第三,高新技术产业的提质升级,新型工业化的持续推进,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旧动能升级、新动能接续提供强劲动力。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代表,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加快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也培育了新产业、新动能、新优势。第四,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箱在不断充实,财政、货币以及其他政策都有比较大的回旋余地,加力实施宏观政策既有条件,也有空间。

      陈彦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高水平超大规模市场、全球体系最完整顶级规模的工业体系、庞大的人口数量规模和慢慢地加强的人口质量优势,使得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这是我们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的优势所在,也决定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的基本面。尤其是,我国的宏观政策体系仍然拥有较为充裕的政策空间来应对当前和未来的风险和挑战。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常规宏观政策的空间都较为充裕。货币政策方面,不管是降准还是降息都有一定的空间。财政政策方面,中国政府部门的债务率仍然明显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而且政府债务中的中央政府债务占比偏低、外债占比极低。我国还能更加进一步使用前瞻性指引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预期管理的优势,提升宏观政策效率。

      记者: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9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研究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的落实工作。为何需要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

      刘元春:增量政策是相对于存量政策而言的。存量政策是指已经颁布实施、正在持续稳定发挥作用的政策;增量政策则是为了应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或为实现某些特定目标而新推出的政策措施。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力推出增量政策”,不回避问题,积极回应经营主体和社会关切,目的是要与存量政策相辅相成,兼顾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形成共同促进高水平发展的政策合力,

      陈彦斌:一揽子增量政策作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足表现了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目标导向和坚持问题导向的方法论。“一揽子”是指一系列有关政策的总和,这些政策的推出不是应急式的“加码”“加量”,而是一个系统性的政策组合。“增量政策”各项具体的政策之间,以及“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之间,是相互配合、相互衔接的,从而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毕竟经济发展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可能关系消费、投资、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环节的政策联动,也可能强调城乡及不一样的地区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应对的问题是明确的,但解决的方法应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一揽子政策推出的目的,就为了能够更为综合、全面地解决特定问题,达到更好的整体效果。

      王一鸣:此次推进一揽子增量政策,正当其时。当前,宏观经济治理的复杂性明显上升。实现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等目标,一定要做好预测预判,主动加强政策协调和工作配合,使各类政策相互衔接、有机统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国民经济运行稳的总基调没有变,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扎实推进,但也面临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因此,切实抓好后两个月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目标任务,继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在有效落实存量政策的同时,也需要适时适当推出新的政策加以配合,因时因势因地抓好落实,加强政策与市场的良性互动,更好地发挥政策效应。

      记者:此次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着重于哪些目标与要求,预期会产生怎样的政策效果?

      刘元春:这次一揽子增量政策体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为经济注入更多流动性,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复苏。二是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逐步的提升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三是提振长期资金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增强长期资金市场的活力和吸引力,为企业融资和投资者提供更好的环境。四是帮企业渡过难关,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将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障,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五是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为经济稳步的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六是加大引资稳资力度,吸引更加多外资进入我国制造业领域,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外资稳定增长。整体看来,这些增量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改善了社会预期,有些政策效果能够说是“立竿见影”。

      陈彦斌:目前,增量政策措施近一半已经出台实施,还将陆续出台,这些举措的实施,将发挥出刺激需求、扩大投资等非消极作用。总的来说,一揽子增量政策及时面对宏观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抓住重点、主动作为、逻辑清晰、加力提效,释放了积极的政策信号,有效提振了公众信心,推动经济向上向好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既有助于保证各类增量资源得到一定效果配置,起到稳定短期经济提高速度以完成今年全年增长任务的效果,也有助于为存量结构的调整提供增量空间,支撑我们国家的经济的中长期持续增长。

      记者:习强调,“把各项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落实到位,打好组合拳”。实现这一要求,应把握好哪些重点方向、处理好哪些重点关系?

      刘元春:落实好当前的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需要从战略高度和全局层面完整准确理解长中短期政策的目标及要求,抓住重点、主动作为,进一步提升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我认为在落实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好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当前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即无论存量政策还是增量政策,都必须直奔经济工作中的焦点和难点问题,积极回应市场经营主体的要求和社会关切,当前的重点应是破解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三是坚持系统观念。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一个整体,在落实经济政策的过程中,不仅要科学把握政策本身的内在机理,也要评估各项政策之间的关联性,注重政策举措的综合集成和协同效应。

      陈彦斌:落实好当前的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还需要处理好几个重要关系。一是处理好经济政策落实中的时效性和外部性问题,切实保障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在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该要依据当前社会经济等条件制定出最适合的政策,考虑政策落实的时间和效果。二是处理好政策之间的协同性,注重政策实施的相互影响。要做好各项政策的协调、衔接、平衡,打好时间差,做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形成政策合力。三是处理好政策实施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在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实效原则,对政策实施可能付出的成本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力求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经济效果。

      记者: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在落实好各项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的基础上,关键还是要逐步全面深化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注重哪些内容?

      刘元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具体来说,宏观政策方面应突出以下三点要求,一是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更多机会,支持有能力的非公有制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规范涉非公有制企业行政检查。二是健全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完善战略性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三是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王一鸣:产业政策的重点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相应的改革举措应集中于激发新动能。一是培育科学技术创新新动能。科学技术创新重在从“跟随型”创新转向“引领型”创新,从终端产品创新转向中间品创新,从集成创新转向原始创新。二是培育产业升级新动能。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支持多技术路线探索和交叉融合,推进应用场景建设,培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三是培育新型城镇化新动能,多措并举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四是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通过绿色转型为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新动力。五是培育扩大开放的新动能。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陈彦斌:还应研究储备一批稳经济、促发展的政策举措。我认为有几个方面要继续加强谋划:一是扩大消费和扩大就业的政策举措。通过改革破解就业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优化收入分配结构,通过高质量充分就业提升居民收入,进而为扩大消费需求夯实基础,形成“就业—收入—消费”三者之间的高水平良性循环。二是逐步优化宏观政策目标体系和工具体系,让宏观政策更好地统筹稳定政策、增长政策和结构政策三大类宏观政策并实现“三策合一”,从而兼顾稳定、增长、结构三大类目标。三是深化预期管理机制体制改革。近年来,中央逐渐完备预期管理体系,取得了良好成效。应继续深化预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发挥中国特色预期管理体系的优势,将短期预期管理与长期预期引导相结合,并加强适应性预期管理,形成经济改善和预期增强两者之间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