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7-15 23:57:54 | 作者: 标准导电滑环系列
详情 |
---|
“尤其在潮间带风电场,涨潮的时候能行船,退潮的时候都是淤泥,搁浅就麻烦了。”
近两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平价时代的到来更为海上风电产业打开了无限的市场空间,但大规模建成后海上风电场的运行维护需求同样与日俱增,诸多现实难题正一个个摆在海上风电从业人员的眼前。摸索中起步,海上风电场运维的难题究竟应如何破解?
“坐交通船去离岸67公里的盐城国能大丰H5号风电场,单程就要4个多小时。”金风科技海上业务单元服务总监田徐平说。陆地上汽车1个小时就能跑完的距离,为什么在海上要走这么久?记者有些疑惑。
田徐平说,海上环境变化太快,受潮汐、波浪、热带气旋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海底地质条件也十分复杂,加上交通工具的限制因素,和陆上的速度没法比。
江苏是我国最早开发海上风电的省份之一,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十三五”末,江苏省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总计达573万千瓦,占到当年全国海上风电总装机量的六成以上。截至2022年底,江苏省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升至1179.47万千瓦,目前仍是我国海上风电装机总量最高的省份。
盐城是江苏海上风电发展的代表城市,截至2022年底,盐城海上风电装机量已占据全国总量的18.9%。盐城离岸往东数十公里范围内,举目所见皆是风机,成排成列的风机在海风中缓缓转动,为江苏省提供了大量绿电。
景色虽然壮观,背后的工作量却不可以小看。每一座风机,不仅需要定时定点的维护服务,更需要运维人员在发现故障后第一时间到现场维修,数以百计的海上风机屹立海中,粗略估算,仅完成一次巡查维护工作,就需要数百名运维人员耗费数月时间。
多年来,成本始终是困扰海上风电行业的主要“痛点”,尽管海上风机大型化的突破特别大程度降低了项目造价,但从全生命周期来看,海上风电度电成本仍远高于陆上风电,其中,海上风电场运维服务带来的支出占到成本的1/3。
“出现问题的部件可能价值并不高,但算上人员费用、交通船租金等支出,出一次海的总体花费要高于出问题部件本身的产品成本。”田徐平和记者说。“不仅如此,在海上,突发情况很多,涨潮退潮、通讯不畅、极端天气等问题,不一而足。海上风电对专业化水平要求非常高,若人员专业能力和企业管理上的水准跟不上,海上风电场运维工作很可能失控。”
面对诸多现实难题,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这么多年,海上风电运维的经验都是一步步摸索、一步步积累出来的。从2007年在渤海湾立起第一台容量为1.5兆瓦的海上风电样机,到小批量投运2.5兆瓦机组,再到大丰海上风电的大规模建设,十多年的数据积累和实践操作,加上技术慢慢的提升、可靠性不断的提高的海上风机产品,都成为当前海上风电产业蒸蒸日上的支撑力量。”田徐平表示。
除了一线运维人员的努力,科技更是第一生产力。对于出海作业路程远、时间长、成本高的挑战,业界正不断探索完善海上解决方案,用技术的力量推动我们国家海上风电行业高质量发展。
据金风科技海上业务单元服务解决方案经理石峻介绍,利用数字运维平台,包括敏捷调度系统(FCC)、智慧运维平台(IOM)、海上在建与运维服务管理平台(FEMS)、解决方案平台等,能够有力推动运维模式由人工向数字化转变。其中,FCC平台可根据窗口期、人员数量、船舶等信息,自动选取最优模式进行出海计划排布,将人工劳效实现最大化。
石峻介绍,金风科技自主研制了智能气象预警系统,借助10余年来积累的海洋气象数据库和大数据算法,可准确预测并掌握海域天气规律,并依此制定严谨、合理的船舶及人员出海管理制度,极大的提升了出海效率。
记者了解到,在机组高可靠性与稳定性以及后期运维工作的加持下,2022年,盐城国能大丰H5号风电场即使在全年风况较往年下降的条件下,实现了年度发电量6亿千瓦时,超额完成全年发电任务,投产第一年就创造了发电量超可研设计值的成绩。
“让问题前置,提前洞悉有几率存在的风险,根据不一样的产品特性做出详细规划预案,同时在不断实践过程中迭代既定的标准和经验,并按照标准化的方法延续下去,才能让风电场长期可靠运行,赢得海上风电发展的‘长跑’。”田徐平表示。
■本报记者 李丽旻《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7月31日 第16 版)
“尤其在潮间带风电场,涨潮的时候能行船,退潮的时候都是淤泥,搁浅就麻烦了。”
近两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平价时代的到来更为海上风电产业打开了无限的市场空间,但大规模建成后海上风电场的运行维护需求同样与日俱增,诸多现实难题正一个个摆在海上风电从业人员的眼前。摸索中起步,海上风电场运维的难题究竟应如何破解?
“坐交通船去离岸67公里的盐城国能大丰H5号风电场,单程就要4个多小时。”金风科技海上业务单元服务总监田徐平说。陆地上汽车1个小时就能跑完的距离,为什么在海上要走这么久?记者有些疑惑。
田徐平说,海上环境变化太快,受潮汐、波浪、热带气旋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海底地质条件也十分复杂,加上交通工具的限制因素,和陆上的速度没法比。
江苏是我国最早开发海上风电的省份之一,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十三五”末,江苏省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总计达573万千瓦,占到当年全国海上风电总装机量的六成以上。截至2022年底,江苏省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升至1179.47万千瓦,目前仍是我国海上风电装机总量最高的省份。
盐城是江苏海上风电发展的代表城市,截至2022年底,盐城海上风电装机量已占据全国总量的18.9%。盐城离岸往东数十公里范围内,举目所见皆是风机,成排成列的风机在海风中缓缓转动,为江苏省提供了大量绿电。
景色虽然壮观,背后的工作量却不可以小看。每一座风机,不仅需要定时定点的维护服务,更需要运维人员在发现故障后第一时间到现场维修,数以百计的海上风机屹立海中,粗略估算,仅完成一次巡查维护工作,就需要数百名运维人员耗费数月时间。
多年来,成本始终是困扰海上风电行业的主要“痛点”,尽管海上风机大型化的突破特别大程度降低了项目造价,但从全生命周期来看,海上风电度电成本仍远高于陆上风电,其中,海上风电场运维服务带来的支出占到成本的1/3。
“出现问题的部件可能价值并不高,但算上人员费用、交通船租金等支出,出一次海的总体花费要高于出问题部件本身的产品成本。”田徐平和记者说。“不仅如此,在海上,突发情况很多,涨潮退潮、通讯不畅、极端天气等问题,不一而足。海上风电对专业化水平要求非常高,若人员专业能力和企业管理上的水准跟不上,海上风电场运维工作很可能失控。”
面对诸多现实难题,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这么多年,海上风电运维的经验都是一步步摸索、一步步积累出来的。从2007年在渤海湾立起第一台容量为1.5兆瓦的海上风电样机,到小批量投运2.5兆瓦机组,再到大丰海上风电的大规模建设,十多年的数据积累和实践操作,加上技术慢慢的提升、可靠性不断的提高的海上风机产品,都成为当前海上风电产业蒸蒸日上的支撑力量。”田徐平表示。
除了一线运维人员的努力,科技更是第一生产力。对于出海作业路程远、时间长、成本高的挑战,业界正不断探索完善海上解决方案,用技术的力量推动我们国家海上风电行业高质量发展。
据金风科技海上业务单元服务解决方案经理石峻介绍,利用数字运维平台,包括敏捷调度系统(FCC)、智慧运维平台(IOM)、海上在建与运维服务管理平台(FEMS)、解决方案平台等,能够有力推动运维模式由人工向数字化转变。其中,FCC平台可根据窗口期、人员数量、船舶等信息,自动选取最优模式进行出海计划排布,将人工劳效实现最大化。
石峻介绍,金风科技自主研制了智能气象预警系统,借助10余年来积累的海洋气象数据库和大数据算法,可准确预测并掌握海域天气规律,并依此制定严谨、合理的船舶及人员出海管理制度,极大的提升了出海效率。
记者了解到,在机组高可靠性与稳定性以及后期运维工作的加持下,2022年,盐城国能大丰H5号风电场即使在全年风况较往年下降的条件下,实现了年度发电量6亿千瓦时,超额完成全年发电任务,投产第一年就创造了发电量超可研设计值的成绩。
“让问题前置,提前洞悉有几率存在的风险,根据不一样的产品特性做出详细规划预案,同时在不断实践过程中迭代既定的标准和经验,并按照标准化的方法延续下去,才能让风电场长期可靠运行,赢得海上风电发展的‘长跑’。”田徐平表示。